博宝艺术家 > 艺术家 > 柯勒惠支个人官网
销售作品
欣赏作品
浏览
23204
分享
923
粉丝
912
+关注
更多
—  微信扫码 参与互动  —

柯勒惠支

开绥柯勒惠支(1867年7月8日-1945年4月22日)是德国表现主义版画家和雕塑家,20世纪德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柯勒惠支出生于俄罗斯克尼哥斯堡(现在的加里宁格勒)的一个德裔家庭,原名凯绥施密特。14岁时即开始学习绘画,1884年进入柏林女子艺术学院学习,后来又到慕尼黑学习。1889年和在贫民区服务的医生卡尔柯勒惠支结婚,1898年开始在柏林女子艺术学院任教。其间几次游历巴黎和意大利。1909年回国后为一个漫画杂志工作。这时她已经成为一个社会主义者。她的早期作品《织工反抗》、《起义》和《死神与妇女》、《李卜克内西》、《战争》(组画)等,不仅以尖锐的形式把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阶级的悲惨命运和勇于斗争的精神传达出来,而且唤醒人们反对侵略战争,要根除战争根源,实现世界大同的理想。191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的儿子被征入伍在西线阵亡。1920年她和爱因斯坦等人组织成立了国际援助工人组织。1932年她和其他社会主义者组成反对纳粹的阵线,希特勒上台后,她被取消普鲁士学院院士的荣誉,虽然她是第一位被选为普鲁士学院的女性院士,并禁止她的作品参加展览。1940年她丈夫去世,1945年他的孙子又在东线阵亡。1943年她的住宅被炸毁,她离开柏林到德累斯顿附近的一个小镇居住,并在那里逝世。她因为和丈夫居住在贫民区,了解普通人民的贫困境遇,她的作品从一开始就反映普通人民的贫苦生活,因此在第一次获得金奖时,就被当时的威廉二世国王取消。后来她又创作了《悼念卡尔李卜克内西》和为工人组织创作的一系列招贴。儿子去世后又创作了许多悲伤母亲的形象,宣传反战思想。她的作品充满悲伤和凄惨的情绪,如实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底层人民的可悲状况。柯勒惠支还对铜版画和石版画的技术有许多改进和创造。柯勒惠支的作品首次被鲁迅先生介绍到中国,对中国现代版画的发展起了很大的影响。鲁迅评价她的作品是:她以深广的慈母之爱,为一切被侮辱和损害者悲哀,抗议,愤怒,斗争所取的题材大抵是困苦,饥饿,流离,疾病,死亡,然而也有呼声,挣扎,联合和奋起。她的作品题材多以表现工人、农民的苦难、饥饿、疾病、死亡、挣扎和反抗、斗争,如组画《农民战争》中《磨镰》、《反抗》、《俘虏》和《纺织工》、《团结就是力量》、《纪念李卜克内西》等,她的版画和素描,人物形象生动真实、用笔刚劲、单纯统一,富有感染力,她的作品经鲁迅先生介绍后,已广为人知。1945年4月22日卒于德累斯顿。

返回顶部